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有的幼兒園在課程中將社區的歷史、風俗、革命傳統等作為鄉土教材來利用,使幼兒園教育內容豐富而有特色。這發揮了( )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A.社區資源
B.社區環境
C.社區文化
D.社區習俗
2.教師在向兒童講“雪花”這一事物時,采用錄像帶并向空中拋撒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兒童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語言直觀
D.模擬直觀
3.嬰兒看見物體時,先是移動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觸物體,然后才會用腕和手指去接觸并抓取物體。這是兒童動作發展中的( )所致。
A.近遠規律
B.大小規律
C.首尾規律
D.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律
4.幼兒常把沒有發生的或期望的事情當做真實的事情,這說明幼兒( )。
A.說謊
B.移情
C.好奇心強
D.想象與現實混淆
5.下列關于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的關系,論述錯誤的是( )。
A.科學概念的發展取決于日常概念
B.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系
C.科學概念依賴于日常概念的發展
D.日常概念是通過科學概念向上生長發展的
6.能正確辨認熟悉的音樂作品的情緒、性質,感知作品中細節部分,區別不同類型的作品。這是( )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發展的特點。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7.3歲的幼兒在進行分類活動時,會把人、馬分為一類,原因是他們認為人和馬都有頭、有腳。這表明該年齡段幼兒認識活動具有( )的特征。
A.缺乏有意性
B.情緒性
C.直覺行動性
D.表面性
8.某教師通過利用良好的班級氣氛、親密的師生關系、有安全感的集體,讓兒童深入其中,從而培養兒童關愛、互助等良好品質。該教師運用了( )。
A.直觀形象法
B.參觀法
C.環境體驗法
D.演示法
9.能顯著提高兒童的角色承擔能力和親社會行為水平的學前教育基本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語言法
C.討論法
D.移情法
10.當刺激多次重復出現時,嬰兒好像已經認識了它,對它的反應強度減弱,這種現象稱作( )。
A.記憶的潛伏期
B.回憶
C.客體永久性
D.習慣化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簡述幼兒園與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問題。
12.師幼關系有哪幾種類型?
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20分)
1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問題:聯系實際談談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意義。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4.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小米向老師抱怨說,連一把剪刀都沒有了。老師聽了很奇怪,只有兩個人在剪東西,還應該有三把剪刀。他檢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華的柜子里有一些碎紙片。想到可能是小華收東西時無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師把它們拿了出來。當他移開碎紙片后,發現剪刀就在那里。
問題:請分析這一事件產生的可能原因。你會如何處理這一事件?請詳述你的處理方式及理由。
1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小倩3歲,她最喜歡的玩具就是外婆送給她的小黃鴨。但是有一次她不小心將小黃鴨打碎了,小倩傷心地哭了。這時,媽媽給了她一塊巧克力糖,她就立刻笑了。又有一次,她看到班上的小紅同學摔跤后痛哭了,她也跟著哭了起來。
問題:根據學前兒童情緒發展趨勢的原理,對上述案例加以分析。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16.圍繞認識不同顏色的主題,設計一個幼兒園小班活動方案。要求寫明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社區文化對幼兒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無形地影響著幼兒園的教育,優秀的社區文化更是幼兒園教育的寶貴資源。
專家點撥歷史、風俗、革命傳統屬于文化范疇,所以本題選擇C項。另外,考生還應對其他選項也作了解。
2.B【解析】模象直觀是通過各種實物的模擬形象而進行的,包括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錄像帶等。
3.A【解析】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明顯表現在發展方向、順序和速度上。幼兒的方向順序是按所謂的首尾方向(從頭到腳)和近遠方向(從中軸到邊緣)來逐漸發育的。幼兒動作發展的近遠規律就是指動作的發展先從頭部和軀干的動作開始,然后發展雙肩和腿部的動作,最后是手的精細動作。
專家點撥考試大綱中提出,考生要“掌握幼兒身體發育、動作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并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該考點通常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的形式進行考查。
4.D【解析】幼兒初期,幼兒常將想象的內容與現實混淆起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已經得到的;(2)把希望發生的事當做已經發生的事來描述;(3)在參加游戲或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身臨其境,與角色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
專家點撥幼兒常把想象與現實混淆是個常見命題,考查的形式可有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等。想象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忌莆沼變合胂蟀l展的一般趨勢以及各類想象的具體發展。
5.A【解析】日常概念的發展取決于科學概念,它是通過科學概念向上生長發展的,同時,科學概念也要依賴于日常概念的發展,為其進一步向下延伸發展開拓道路。
6.D【解析】大班幼兒能正確辨認熟悉的音樂作品的情緒、性質,感知作品中的細節部分,區別不同類型的作品,如分辨進行曲和舞曲。
7.D【解析】3歲左右幼兒,在認識事物時還不能根據本質的特征去分析,他們的認識活動具有表面性。
8.C【解析】環境體驗法是教師通過利用良好的班級氣氛、親密的師生關系、有安全感的平等發展的集體,讓兒童深入其中,從而培養兒童關愛、互助等良好品質。
9.A【解析】角色扮演有利于培養幼兒對社會角色的認識,提高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水平,有利于幼兒在輕松愉快之中掌握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
專家點撥幼兒的游戲水平具有年齡差異性。在角色游戲中,小班幼兒以模仿為主,大班幼兒則以創造為主。教師應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游戲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10.D【解析】對多次重復出現的刺激的反應強度減弱的現象叫習慣化。
二、簡答題
11.【答案要點】幼兒園與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取得家長的信任。
(2)要及時有效地與家長溝通。
(3)要保持家長與幼兒園之問教育觀念、教育態度上的一致。
(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長資源。
(5)要爭取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決策。
12.【答案要點】師幼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主體一客體關系。在教育領域,教師被看做教育的主體,教育對象被看成是教育的客體,教師和教育對象之間的關系被當做主體~客體關系。在這種認識的引導下,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十分明顯。
(2)主導一主體關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幼兒處于主體地位。這種認識明確了教育過程中教與學雙方的作用和地位,在師幼關系的認識上是一大進步。
(3)互主體關系。師幼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關系,教師和幼兒之間具有互主體性。教師和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彼此接納、彼此認識和理解,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使彼此的精神相遇、相映,使彼此的心靈溝通、相互激發。
專家點撥師幼關系是指進入幼兒園的幼兒與幼兒教師的關系,是與父母之外的成人建立的密切關系,是一種教養關系。教師應該熱愛并尊重幼兒,在建立安全、溫暖、互相信任的師幼關系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論述題
13.【答案要點】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意義主要有:
(1)幫助幼兒學會理解尊重別人,正確認識自己。
(2)幫助幼兒學會控制自己,掌握人際關系準則,提高交往技能。
(3)幫助幼兒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4)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主性和應變能力的發展。
四、材料分析題
14.【答案要點】(1)可能原因。
從孩子的角度歸因:①小華喜歡剪刀;②小華用過后順手放在自己的柜子里了;③小華還不能很好地掌握處置集體東西與自己東西的不同方法。從老師的角度歸因:①對小華的常規教育不到位,存在一些疏漏;②也可能是老師和小華的溝通、對他的關注不夠,小華想以此吸引老師對他的關注。
(2)對事件的處理。
①先冷處理一段時間,觀察小華是出于何種原因發生這樣的行為偏誤,如果是無意的,自己將剪刀放回去了,就不再提起(給幼兒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
②如果小華出于喜歡,想據為已有,也不要直接批評,而要用間接提醒的方式,讓他知道集體的東西不能一個人占有(既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確處置集體財產與個人財物的關系)。
③同時,還要間接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及時將用過的東西歸位(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防止同類事件的發生)。
總之,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找出原因,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巧妙地解決這個問題。
15.【答案要點】兒童情緒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三個方面:社會化、豐富和深刻化、自我調化。
(1)情緒情感的社會化。兒童最初出現的情緒是與生理需要相聯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逐漸與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社會化成為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社會化的趨勢表現在以下方面:①引起情緒反應的社會性動因不斷增加;
②情緒中社會性交往的成分不斷增加;③情感表達的社會化。情緒表達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手勢和動作)以及言語表情。面部表情是生理表現,又和社會性認知有密切關系。掌握社會性表情手段有賴于區別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區別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會性認知的重要標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對兒童和成人交往的發展與社會性行為的發展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2)情緒的豐富和深刻化。從情緒所指向的事物來看,其發展趨勢是越來越豐富和深刻。所謂情緒的日益豐富,可以說包括兩種含義。其一,情緒過程越來越分化。其二是情緒所指向的事物不斷增加。有些先前沒有引起兒童體驗的事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引起了情感體驗。例如,2~3歲年幼的兒童,不太在意小朋友是否和他共玩,而對幼兒,小朋友的孤立、不和他玩,以及成人的不理解,特別是誤會、不公正對待、批評等,會使幼兒非常傷心。
(3)情緒的自我調節化。情緒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受到自我意識的支配。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情緒過程的自我調節能力越來越強。這種發展趨勢表現在三個方面:①情緒的沖動性逐漸減少;②情緒的穩定性逐漸提高;③情緒從外露到內隱。
專家點撥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相關內容很重要,在考試中涉及的題型多樣,考生要著重掌握,并能夠在教育活動中應用。
五、活動設計題
16.【參考設計】
奇妙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不同顏色配色后發生的變化。
2.讓幼兒學會辨別不同的顏色,并積極關注生活中有色彩的事物。
二、活動準備
1.繪本《小藍和小黃》。
2.色卡。
3.紅、黃、藍三種顏料水。
4.一次性塑料杯。
5.毛巾、紙巾。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小藍和小黃》導入。
(1)教師講述《小黃和小藍》的故事。
(2)故事講到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變成綠色時,教師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他們會跟爸爸媽媽怎么說這個好消息?
2.教師示范。
(1)教師引導:黃色和藍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嗎?我要來試一試。
(2)教師將藍色顏料水和黃色顏料水倒入塑料杯中,請幼兒觀察變成了什么顏色。
(3)教師小結:黃色和藍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出示色卡),然后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什么也是綠色的。
3.讓幼兒動手驗證這一現象。
4.再投放紅色顏料瓶,請幼兒進行配色游戲,感知多種配色方案。
(1)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2)請幼兒交換場地,進行另一種配色活動。
(3)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4)教師小結: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綠色(出示色卡);紅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橘黃色(出示色卡);藍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紫色(出示色卡)。紫色真漂亮,還有什么物品是這個顏色的?你還知道什么漂亮的顏色?
5.到室外找顏色。
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各種各樣漂亮的顏色,所以我們的世界才會這么美麗。我們到外面去找找還有什么漂亮的顏色,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