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ü?0題,參考時限35分鐘)
本部分包括表達與理解兩方面的內容。請根據題目要求,在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請開始答題:
1.“詩是不可譯的,中國古典詩歌更是不可譯的。”愛好古典詩歌的中國人,包括不少作家、學者、翻譯家常常如是說,語氣中帶著七分 三分 。然而,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翻譯,中國古典詩歌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呢?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自豪 遺憾 B.無奈 悲傷
C.感傷 埋怨 D.驕傲 慚愧
2.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藝”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藝茶之術,“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 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 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傳達 虛浮 B.包涵 虛無
C.貫穿 空洞 D.體現 枯燥
3.從20世紀90年代“人類基因工程”計劃啟動之日起,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基因專利爭奪戰。因為誰擁有專利,就意味著誰就能在國際上獲得 基因產業的“王牌”,誰就能擁有今后基因開發的龐大市場。為此,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大量地將階段性研究成果 申請了專利。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壟斷 搶先 B.操縱 獨立
C.控制 自發 D.專營 及時
4.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 ,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色彩的名字——景泰藍。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名聲大噪 B.享譽中外
C.聲名鵲起 D.如日中天
5.五四運動后,許多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和政治力量的 中認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種種社會 ,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鑒別 弊端 B.甄別 矛盾
C.識別 通病 D.辨別 現象
6.世界主要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已就發展低碳經濟達成共識:以經濟發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轉型為 ,通過市場機制下的經濟手段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以減緩人類活動對氣候的破壞并逐步達到一種互相 的良性發展狀態。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目標 協調 B.手段 促進
C.標志 制約 D.契機 適應
7.與先輩不同,這一新生代的中國研究人員不愿意 接受古籍中的描寫。在希冀精確追溯中國歷史的嘗試中,他們所 的是實物、數據以及更為“西式”的方法。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直接 擅長 B.無端 強調
C.被動 依靠 D.全盤 倚重
8.研究發現,睡眠存在障礙與很多疾病有著難以 的聯系。有時候通過改善睡眠狀況,可連帶對另一種疾病的治療起到 的功效。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區分 釜底抽薪 B.割裂 一石二鳥
C.確認 投石問路 D.分割 正本清源
9.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 地營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個 的紙房子。蔡倫如果在改進造紙術之前目睹過胡蜂的建筑過程而受到啟發,無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學家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獨具匠心 名不虛傳 B.自然而然 貨真價實
C.兢兢業業 巧奪天工 D.無師自通 名副其實
10.在現實生活中,做人的學問往往比做事的學問更具有實用價值、更重要也更難掌握。做事僅靠技術就能 ,做人則是一門彈性極強的藝術,講求的是無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學一次即有畢業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要一輩子下功夫。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獨當一面 學習 B.臻于佳境 復制
C.如魚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11.古訓“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與“蝴蝶效應” ,兩者都告誡要特別注意初始條件,對微小差別應該保持高度的靈敏度和警覺性。事物發展結果往往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其細微的改變,都會在系統后期出現 ,從而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殊途同歸 問題 B.大同小異 變異
C.異曲同工 偏差 D.不謀而合 歪曲
12.對大多數人來說,崗位是個人歷練成長的基石。除了極少數的人能 創建自己的事業,大多數人都必須走一條相同的路:在崗位上磨煉,依托 奠定未來事業的基礎。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直接 組織 B.主動 團隊
C.獨立 同事 D.一手 集體
13.既然編全集,希望完整地 某一文人學者的形象,正反兩方面的資料便都應該保留下來??烧f實話,古往今來,經得起這么折騰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認真地為其輯佚、整理,不放過任何 ,好不容易弄出全集來,不只沒加分,還減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描繪 蛛絲馬跡 B.還原 一鱗半爪
C.展現 閑言細語 D.呈現 只言片語
14.“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新聞作品要想成為歷史的“宏音”,時代的“響箭”,新聞記者就必須胸懷全局、 ,深入 新聞的理性力量,使新聞語言具有一種理性美。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高瞻遠矚 分析 B.高屋建瓴 發掘
C.見微知著 彰顯 D.由表及里 剖析
15.媒介的誕生是為了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人們使用媒介的獨特性也是為了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生活,這兩者本來都有良好的 。然而,科學技術與人類意識發展上的失衡,導致媒介在被過度使用的過程中有時會脫離人的 。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出發點 掌控 B.適應性 規劃
C.側重點 控制 D.目的性 約束
16.在確立以夏、商、周為核心的中國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歷譜推定、文獻梳理、考古與碳十四測定等課題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盡管這個年表還有不夠 之處,但它的提出畢竟標志著中國的上古史已不是 的傳說,而是可信的歷史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細致 子虛烏有 B.精準 虛無縹緲
C.合理 撲朔迷離 D.精確 空穴來風
17.成本過高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 。就電力而言,風電是最接近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發電高;太陽能發電成本就更高了,是火電的數倍。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 化發展的關鍵。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瓶頸 現代 B.障礙 規模
C.問題 市場 D.阻礙 產業
18.面對不斷出現的消費和產業成長熱點,企業的注意力應首先放在尋求高成長產業的“先進入” 上,以 供不應求階段的高額利潤。而當進入者不斷增加,競爭加劇后,企業則應將重點放在低成本為 的價格競爭上,以保住和擴大市場份額。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缺口 壟斷 特征 B.前景 瓜分 手段
C.機遇 謀取 基礎 D.許可 獲取 支撐
19.顏真卿“守其正,全其節”的氣節備受后世 ,人見其書,往往 他的人品。歐陽修稱“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即使對其楷書有些 的米芾,也感到顏體具有一種“昂然不可犯之色”。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推崇 聯想 微詞 B.仰慕 追懷 保留
C.稱頌 認同 不滿 D.贊譽 映照 非議
20.回到故鄉時,發現故鄉的傳統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們曾經擁有一個 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變了這一切。這個村正在 而又急遽地轉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美好 不著痕跡 似信非信
B.淳樸 潛移默化 漠然無知
C.單一 默不作聲 懵懵懂懂
D.封閉 悄無聲息 渾然不覺
21.法國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一個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風呼呼猛刮,行路人緊緊裹住大衣,北風無奈于他。南風徐徐吹動,溫暖和煦,行路人解開衣扣,脫衣而行,南風獲勝。
這個寓言意在告訴人們:
A.方法得當柔可克剛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呈現大自然多樣性的熱帶森林是許多動植物的最后棲息地,它們的存在對人類來說極其重要。面對熱帶森林被嚴重破壞的狀況,人們很容易忘記,這是溫帶地區大部分森林已經遭遇過的:在已開發地區,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開發區,尤其在嚴重降雨區,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壞,就會引起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問題。多數植物種類分布廣泛,能夠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來,但有些種類分布范圍很狹窄,過量砍伐會使之永遠消失。
根據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是:
A.呼吁重視與加強對溫帶森林的保護
B.說明溫帶森林實際上更易遭到破壞
C.分析亂砍濫伐森林的嚴重后果
D.強調森林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23.有人說,凡是知識都是科學的,凡是科學都是無顏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識時,應當保持沒有顏色的態度。假使這種說法不隨意擴大,我也認同。但我們要知道,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顏色。對無顏色的知識的追求,必定潛伏著一種有顏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層加以推動。這一推動力量不僅決定一個人追求知識的方向與成果,也決定一個人對知識是否真誠。
這段文字中“有顏色的力量”指的是:
A.研究態度 B.價值取向
C.道德水準 D.興趣愛好
24.中國古代的科學著作大多是經驗型的總結,而不是理論型的探討,所記各項發明都是為了解決國家與社會生活中實際問題,而不是試圖在某一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從研究方法上來說,中國科技重視綜合性的整體研究,重視從總體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對象從錯綜復雜的聯系中分離出來,獨立研究它們的實體和屬性,細致探討它們的奧秘。這使得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沒有向更高層次發展。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
A.中國古代的科學研究關注的重點及其歷史背景
B.解決實際問題是推動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動力
C.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沒有長足進步的根本原因
D.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國古代科技長期停滯不前
25.古希臘古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西方哲學、美學及各種藝術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樂文化也由此開始。這個時期出現過最早基于口頭傳唱的希臘長詩,如《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揭示了音樂與數學之間的關系;著名的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歐里庇得斯、索??死账辜仁菓騽〖乙彩且魳芳?,在他們的戲劇中,音樂發揮了奇妙的作用。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音樂文化的特點是:
A.含義比現在更為狹窄
B.內容主要涉及數學和戲劇
C.與其他藝術及科學聯系密切
D.與藝術和哲學有嚴格的區分
26.傳統的動物資源保護措施主要是劃定保護區或建立保種基地。這些措施能很好地保護物種的多樣性,但也存在一些缺點:保護區面積大,偷獵現象屢禁不止;建立良種基地保護地方品種投資大,時間長,容易出現近親繁殖、物種衰退等現象。試管、克隆、冷凍保存等生物技術新成果的問世,為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開辟了新途徑,建造“動物諾亞方舟”不再是天方夜譚。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A.保護動物物種多樣性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B.傳統資源保護措施所遇到的困難和取得的進步
C.動物資源保護促成了生物技術新成果的誕生
D.生物技術的進步為動物資源保護開辟了新天地
27.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與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小范圍、低水平的科普活動已遠不適應時代的發展。“理解科學”這個大“科普”,便成為迫切需要全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縱深發展,科學技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邏輯體系,也漸漸遠離了大眾的視線與常識。人們很難憑借以往的知識結構和經驗,來準確理解科學及其所引起的各種變化,很難判斷其社會價值與意義,這就使得一些科學技術成為橫亙在人類發展道路上的知識壁壘。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提高科普工作水平所面臨的種種困難
B.現代科學技術有成為知識壁壘的可能
C.在新形勢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D.公民的科學素養與飛速發展的科學存在差距
28.一只小型廣告燈箱一年可以殺死約35萬只昆蟲。亮如白晝的夜晚還會嚴重影響昆蟲特別是成蟲的生命周期。昆蟲是自然界食物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小型動物、鳥類和蝙蝠以昆蟲為主要食物,許多植物靠昆蟲授粉,如果昆蟲的種類和數量發生變化,必將嚴重影響生態環境。過度的照明對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壓力更是不言而喻。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昆蟲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B.光照對動植物生長的主要影響
C.光污染對自然生態平衡的干擾
D.自然界各物種之間的關聯密切
29.幾千年前,在非洲濕熱的原始森林里,土著居民圍著火堆,跟隨各種復雜節奏自由而熱烈地邊舞邊唱。這種歌聲,也許在某些“文明人”眼里算不上音樂。然而,這樣的聲音卻是最原始的,是在惡劣環境里頑強的本能所發出的生命之音。如果說布魯斯音樂是很多音樂的根源,那么,上面所說的便是這個根源的根源。
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來最應該講述的是:
A.土著音樂產生的歷史背景
B.自然環境與音樂風格的關系
C.人類本能在原始音樂中的表現
D.布魯斯音樂與土著音樂的源流關系
30.有人說,經濟領域與道德領域的規則不一樣,經濟領域強調的是“經濟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利潤為做事原則;而道德領域則要求奉獻、利他、互助等。其實,經濟領域固然有供求信號、等價交換、產權明晰、利潤最大化等規則,但既然它是人們的社會活動,道德原則也會每時每刻滲透其中,兩者難以清晰地割裂開來。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社會性是經濟領域和道德領域的共同屬性
B.在社會活動中需要兼顧經濟原則與道德原則
C.市場經濟中倫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D.社會活動中各領域的價值觀念在互相滲透
3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但勞動就業的增長卻遠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目前,盡管我國服務業吸納勞動就業的比重在不斷上升,甚至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從農業和制造業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存量在內的所有新增勞動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它對勞動就業的貢獻率還是太低。我們務必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模式轉變的機會,發掘服務業對發展經濟和擴大就業的巨大潛力。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契機
B.服務業是保障我國就業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
C.我國服務業對勞動就業的吸納能力有待進一步拓展
D.就業與經濟增長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務業發展滯后
32.與硬實力相比,軟實力偏重的是一種影響力、一種精神性。一個城市的軟實力是外界對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覺反應和頭腦印記,是市民對這座城市的認同與依戀,是城市管理者智慧與情懷的折射。軟實力與硬實力結合,構成了一個城市的整體實力,而兩者的相加并非一個常數,軟實力直接影響著硬實力效能的發揮。軟實力像一條軟繩子,硬實力像一堆硬干柴,繩子雖軟,卻可以把硬干柴緊緊捆綁在一起,形成鑄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城市整體實力的概念及其構成
B.城市軟實力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C.城市軟實力和硬實力各有側重
D.城市軟實力和硬實力相得益彰
33.①單純羅列史料,構不成歷史
?、谥挥性谑妨弦龑掳l揮想象力,才能把歷史人物和時間的豐富內涵表現出來
?、蹥v史研究不僅需要發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學家通過史料發揮合理想象
?、芩^合理想象,就是要盡可能避免不實之虛構
?、葸@是一種悖論,又難以杜絕
?、薜?,只要想象就難以避免不實虛構出現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①②④⑥⑤ B.④⑤③⑥②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⑤③②①④⑥
34.①在丹麥、瑞士等北歐國家發現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頭、箭頭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樹干造出的獨木舟便是遺證
?、陉懙厣系姆e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現了苔蘚、地衣和細草,這些凍土原始植物引來了馴鹿等動物
?、塾殖D晔苤鴱奈髅婧臀髂厦婀蝸淼拇笪餮笈瘽駳饬鞯挠绊?,很適合生物的生長
?、軇游镉治幼≡谥袣W的獵人在夏天來到北歐狩獵
?、荼睔W雖說處于高緯度地區,但這一帶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經的地方
?、捱@大約發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時代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⑥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②④①⑤③
35.避諱是為了表示對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須避免直接說出他們的名字而采用別的方式加以表示。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體現。它起源于西周,完備于秦漢,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間發展到極致。避諱作為封建社會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消亡了,但是,不許犯忌和害怕犯忌的雙向心理并沒有消除,避諱已演變為某些趨吉避兇的習俗,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依然存在。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避諱由統治者運用國家權力強令實行
B.封建社會的發展使得避諱愈來愈嚴格
C.趨吉避兇的心理使人們進行各種避諱
D.在當今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諱現象
36.炮制技術被認為是中醫藥的核心技術,也是中醫獨有的傳統技能,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中醫藥市場。國外企業通常通過在我國開辦飲片加工廠、聘請國內炮制專家“偷學”炮制技術,目前這樣的外資企業達到幾十家。這是因為,一些地方政府對國家在特殊領域的規定并不了解,無從管起;還有一些地方政府雖明知這些規定,但為了經濟指標,對此不管不顧。調研表明,國內實際飲片廠數量比國家藥監局公布的多幾百家。
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國家應加強對炮制技術保密工作的管理
B.政府應加強對設立中藥飲片廠的資格審查
C.我國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受到外資企業的威脅
D.地方政府應加強對中醫藥行業相關規定的了解
37.在安科萊,以畜牧為生的希馬人和以農業為生的伊魯人共同居??;在亞利桑那,納瓦霍人以前靠狩獵和采集為生、現在主要以畜牧為生,他們與經營農業的霍皮人為鄰;澳洲東南沿海地帶以前住著以漁獵和劫掠糧食為生的土著居民,現在卻住著從事農業、畜牧業及工業的歐洲人。
作者列舉這些事實意在說明:
A.環境迫使人們接受某種生活方式
B.人們對自然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C.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諧相處
D.地理環境并非人類生產方式的決定因素
38.哲學曾經是一種生活方式。所謂蘇格拉底的哲學,不只是他和別人對話的方法,以及他在對話中提出的種種理論,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跡街頭、四處與人閑聊的生活方式。哲學從一開始就不是一種書面的研究,而是一種過日子的辦法。只不過我們后來都忘了這點,把它變成遠離日常的艱深游戲。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區分“學院意義的哲學”和“入世意義的哲學”,并且以后者為尊。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哲學源于生活,應服務于民眾
B.如今的哲學發展偏離了它的本質
C.康德和蘇格拉底的哲學觀念一脈相承
D.當代人們對哲學的詮釋方式發生了改變
39.世界記憶工程是世界遺產項目的延續。世界遺產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發起的,比世界記憶工程早20年。它關注的是自然和人工環境中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如具有歷史、美學、考古、科學或人類學研究價值的建筑物或遺址。而世界記憶工程關注的則是文獻遺產,具體講就是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文件,以及口述歷史的記錄等。
根據這段文字,世界遺產項目與世界記憶工程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A.實物與記錄 B.遺產與文獻
C.文化與檔案 D.實物與遺跡
40.中國古代禮制要求服裝盡力遮掩身體的各種凹凸,在裁制冕服時可以忽略人體各個部位的三維數據,不需要進行細致的測量。冕服章紋要有效地體現等級區別,圖案就必須清晰可辨、鮮明突出。這使中國古代服飾中與服飾圖案相關的繪、染、織、繡等工藝技術相當發達,也使中國古代服裝的裁制向著有利于突出圖案的方向發展。與西方重視身體三維數據、要求服裝緊窄合體的立體剪裁法不同,中國古代無論是冕服對人所占空間的擴大,還是圖案對冕服平面風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國傳統服裝寬大適體的平面剪裁法。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禮制的要求使中國傳統服裝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B.中國古代服裝的剪裁方法推動了印染技術的發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產生與發展為特征
D.禮制對官員服裝的規定制約了中國古代服飾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