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幼兒教學心理與教師心理
作者:網站管理員
2015-5-20
教學目的
- 把握幼兒教學心理、設計教學內容、實施有效教學
- 明確對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促進教師與幼兒的相互關系
教學重、難點:根據幼兒教學心理,設計合理教學內容
課時分配:2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
教學過程:
發現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時,作為幼教工作者的你們怎樣去改變這種現象?(方法)
二、新課
第十三章 幼兒教學心理
- 含義--教學設計指在教學之前,對教學進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統籌規劃,安排教學情境,選擇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
- 作用(略)
二、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大綱的擬定原則:
1、適當性原則
2、順序性原則
3、發展性原則
(二)教學方案的設計:
1、教學目標
2、教學方法
3、教具與教學環境
4、教學評估
第二節 幼兒的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 氣質的含義:是個體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征
- 氣質的類型(四種):
- 性格的含義:是人在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 性格的特征:
通過幼兒的氣質與性格進行因材施教,使幼兒在幼兒階段具備以下的素養:
- 朝氣蓬勃,愉快開朗
- 心地善良,誠實正直
- 勤勞樸實,做事認真
- 勇敢堅強,有自制力和創新精神
- 聽指揮,守紀律
二、幼兒的能力差異及其教育(略)
第十四章 幼兒教師的角色
(一)、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人
(二)幼兒人格的塑造者
(三)幼兒心理衛生保健者
(四)幼兒教育科學研究者
二、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
(一)品德:
A、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恪守職責
B、團結互勉,善于合作
(二)個性特點:
A、廣闊而濃厚的求知興趣
B、積極而穩定的情緒
C、堅強的意志
D、健全的性格
(三)知識結構
A、較多的文化修養和廣博的知識
B、堅實的幼兒教育理論基礎
(四)教育能力
A、觀察能力
B、與幼兒溝通的能力
C、創設教育活動的能力
D、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幼兒教師與幼兒的相互關系及其促進
(一)教師與幼兒的互動關系
(二)促進教師與幼兒良好關系的措施
A、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幼兒教育觀
B、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
C、掌握溝通技巧
四、幼兒教師的培訓
(一)課堂教學方法--1、講授法2、談語法3、讀書指導法4、討論法5、演示法
(二)教學技能訓練
教師總結重難點
教學后記:第十三、十四章內容量多,但由于時間緊,所以在講授過程中重點把“教學設計,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這兩個內容拿出來講釋。雖然這樣,但學生還是認真學習,從課堂氣氛、作業反饋來看,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備注:課程已講授完畢,第十九周將進入復習狀態。